同样一句话,不同人理解到的意思完全不一样。
因为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所牵涉的内容很多,不单单是表述者方面所给出的信息,还有听者的理解等外在因素,再加上一些“意外”出现,导致沟通出现重重障碍。
总的来说,影响沟通的障碍有以下几类:
1、表达障碍
第一道障碍是表达障碍,表达障碍也可以进一步区分成:不表达和表达不当两个方面。
有效的沟通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双向行为,而双向的沟通应得到充分的反馈,只有沟通的主体、客体双方都充分表达了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才具备有效沟通的意义。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组织内部多样化程度越来越高。相互之间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各种对目标、职责、利害关系等认识的分歧也越来越大,也只有在增强主客体上下交流的过程中,才能引导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偏见。
不表达
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权威型管理者发送信息时漠视信息接收者的反应,从而使沟通仅局限于从上到下的单向沟通。
人们常说的“沉默是金”、“清者自清”,也常常与“不表达”相混淆。适当的沉默有助于修炼自身,但在关键的时候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意愿,不表达客观的观点,则会在工作当中造成很多的误会,甚至形成危害。
另外,不重视表达、不敢表达,都会在沟通的过程中造成障碍。
小贾是公司销售部一名员工,为人比较随和,和同事的关系处得都比较好。但是,前一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同一部门的小李总是处处和他过不去,有时候还故意在别人面前指桑骂槐,对跟他合作的工作任务也都有意让小贾做得多,甚至还抢了小贾的好几个老客户。
起初,小贾觉得都是同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忍一忍就算了。后来,看到小李越来越嚣张,小贾一赌气,告到了经理那儿。经理把小李批评了一通,从此,小贾和小李成了真正的冤家。
表达不当
很多的人有这样的感受,内心所想的很丰富,但表达不出来。如果你有一项计划,你可以将计划、方案、推广、后期在脑中构思完成,但当需要将这项计划表述给你的同事或者领导时,你却发现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或者句子来描述。口头上的语言与真正所构思的内容总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无法很好地契合,语言的贫乏不足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而表达上的差异往往会在最终的成果上带来较大的差异。
一条街道上,有两家卖粥的小店,一家叫西施粥铺,另一家叫河间粥铺。
这两个粥铺,每天的顾客相差不多。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西施粥铺的收入总是比河间粥铺多出百十元来,天天如此。
河间粥铺的老板非常纳闷,于是,他走进了西施粥铺,服务员微笑着把他迎了进去,给他盛好一碗粥。问道: “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老板笑了,说:“加一个。” 一会又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又问了一句:“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爱吃鸡蛋的就要求加两个,不爱吃的就要求加一个。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
看到此处,河间粥铺的老板大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粥铺与西施粥铺的差距。原来,河间粥铺的服务员,对进来的客人都是问:“加不加鸡蛋?”而人家西施粥铺的服务员却问:“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 一来二去的,收入差距就这样产生了。
另外,即使是同样的词汇对不同的人来说含义是不一样的。在一个组织中,员工常常来自于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说话方式和风格,对同样的事物有着不一样的理解,这些同样也会造成沟通的表达障碍。
2、 理解障碍
第二道障碍是理解障碍。表达障碍针对的是说者,而理解障碍更多的是针对听者。一个人对于事物的理解会根据其过去的经历、知识程度而不同,甚至不同的年龄层次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且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物的理解也会因为其背景的差异而变得不同。
有两位武士走入森林里。
第一位武士在树下看到金色的盾牌,第二位武士在同一棵树下看到了银色的盾牌。金盾牌?银盾牌?两个人为此争吵不休,气得两人拔出剑来准备一决胜负。
两人整整厮杀了几天都分不出胜负,当两人累得坐在地上喘息时才发现:盾牌的正面是金色反面是银色,原来这是一个双面盾牌。
可以看出,若当一句话由表述者说出,听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于语句有着不同的接收方式,抓取的重点也会随之产生改变。
某人出差时,经过一家宠物店,看到宠物店中有一条小狗,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把小狗买了下来带回家去。
晚上给其二姐打电话,告诉她买了一条博美,二姐非常高兴,马上询问狗是什么颜色,多大了,可爱吗?
晚上,其大姐打电话来询问某人最近的情况,小狗在其接电话的时候叫起来,大姐在电话里一听到有狗在叫,就问是否很脏,咬人吗?有没有打预防针……
同样是对于一条狗的理解,然而不同的人反映差别很大。二姐从小就喜欢狗,所以一听到狗,在她的脑海中肯定会描绘出一幅一条可爱的小狗的影像。而大姐的反应却是关心狗是否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麻烦,在脑海中也会浮现出一副“肮脏凶恶的狗”的影像。
这当中就会产生一定的理解障碍。何况,在沟通的过程中若在传输的过程中有其它的干预,例如由他人代传,那么经过不同的解释、加工,更会加剧理解的障碍。“A”变成“B”,“允许”变成“阻止”也是常会发生的状况。
且沟通的过程当中若出现了“信息的截取”、“片面理解”等情况,更容易导致理解的障碍。
3、 心态障碍
第三道障碍是心态障碍。心态障碍也可以成为情绪障碍。在沟通的过程当中,双方的心态调整非常重要。拥有平和的心态,才是理想沟通的基础。
任何一个有目的的沟通皆始于自我。因此,自身的思维是影响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过于迷信自身思维方法的沟通者既主观又武断,缺乏客观、公正、公平之心。既不能正视自我也不愿正视他人,更谈不上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注重的仅仅是把信息传递出去,忽视了信息接收者的感受,对信息接收者是否理解这一信息也不置一顾,显然有效沟通不成立。
还有一种是缺乏诚心。真诚是理解他人的感情桥梁。在现实工作当中,常常会遇到带着个人情绪在工作的状况。因为一些工作以外的事而牵涉到工作,变得不愿配合,没有诚心。在共同中无法达到一致的方向,在行动中也没有更好地配合,于是便形成了恶性循环。从心态上就造成了一道障碍。
而缺乏诚意的交流难免带有偏见和误解。从而导致交流的信息被扭曲。在管理关系比较简单的传统管理模式下。沟通的双方彼此缺乏相互的渗透。缺乏情感的互动效应。实际上,沟通中信息发送者的目的是否能达到,完全取决于信息接收者。因此管理者只有在转变观念,弱化自己的权力。把对方看成合作伙伴的前提下才能与被管理者进行心理沟通。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扁鹊见蔡桓公,蔡恒公在扁鹊第一次说自己有病需要治疗的时候,便在心中产生了芥蒂,心态上产生了变化。认为自己是君王,扁鹊如何能说自己“有疾”,于是便有了抵触的心理。在之后的交谈之中都没有采纳扁鹊的建议,最终导致病入骨髓,回天乏术。
另外,心态障碍还表现在双方的信任程度上。沟通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给”与“受”的过程。信息传递是双方的事情,因此,沟通双方的诚意和相互信任至关重要。若双方都怀有芥蒂,便会在面对工作当中不同来源的同一信息出现分歧,他们都会选择自己认为最值得信赖的那个信息来源。而他们之间的猜疑只会增加更多的抵触情绪,减少坦率交谈的机会,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便会产生“心态上的障碍”。
4、频道障碍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面对面坐在一起,心却不在一个频道上。
由于认知、经验、文化、观念和思维上的差异,导致人们的沟通不在同一个频道上,自说自话。
例子1:
有一天,狗问狼:你有房子车子吗?狼说没有。狗又问:你有一日三餐和水果吗?狼说没有。那你有人哄你玩带你逛街吗?狼说没有。狗鄙视的说:你真无能,怎么什么都没有!狼笑了:我有不吃屎的个性;我有我追逐的目标;我有你没有的自由;我是孤寂的狼,而你只是一只自以为幸福的狗!
例子2: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
这句话卖柴就猜不到意思了,只好担着柴就走了。
例子3:
一位漂亮的德国女孩爱上了一位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很快他们便坠入了爱河。一次外出游玩时,他们在路口碰上了红灯。男孩看到路上车辆,毫不犹豫地信步走过了路口,女孩却因此与他分了手。德国女孩心想:“他连基本的社会规则都不遵守,我怎么能将自己的幸福交与这样的一个人呢?”
这位年轻人后来回国,经人介绍,与一位漂亮的中国女孩谈恋爱。一次外出游玩时,这位年青人又面临着同样的情景——路上遇上红灯。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静静地站在原地等绿灯亮起,女孩却离他而去。女孩心想:“他连过马路的胆量都没有,如此木讷、不灵活,将来会有什么出息?”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和心理需求,如果不能适应对方的习惯、文化习俗和心理需求,就会产生障碍,影响沟通效果。
5、 时间障碍
信息传递会因为信息传递者在组织中的地位、信息的传递链、团体规模等因素对沟通所需的时间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沟通的有效性。信息传递层次越多,它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也越长,信息的失真率则越大,越不利于沟通。另外组织的庞大,也增加了沟通所需的时间,影响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信息传递链过长,会减慢流通速度并造成信息失真。因此要减少组织层叠以缩短沟通时所需要的流程及时间,避免信息过度失真。
例子1:
营长对值班军官:明晚大约8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个地区看到,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到一次。命令所有的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将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对连长: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这一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
连长对排长: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军将身穿野战服在礼堂出现。如果操场上下雨,营长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
排长对班长:明晚8点,营长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如果下雨的话,营长将命令彗星穿好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班长对士兵: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开着他那“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时间障碍的另一个表现在于时机上的错过。
日本知名职场顾问、人力采用战略研究所董事长桑原晃弥认为,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称赞、斥责、道歉等等都是。但是桑原强调,沟通只要错过“时机”,就毫无意义,有时候还会造成反效果。所以传达心意,重要的是不可弄错时机,他并提出以下3个关键原则:
1.祝福要“当场传达”
美圈儿心动快恋小编觉得,当别人达成某种成果时,最好当场坦率地加以称赞。如果你想“现在很忙,下次见到他的时候,再告诉他吧!”把赞美延后,你会被视为是嫉妒他人的成功、没有自信的人。错过时机的恭喜,不只无法传达你的心意,甚至会被当作是讽刺或社交辞令。
2.道歉要在“事发当天”
比如说,你与上司出了问题,即使你认为“我没有错”,但是在下班回家的时候,只要一句道歉说:“今天给您添麻烦了”,第二天你们的关系,就会大为不同。如果你闹意气,把这件事情放着不管,你就错过和好的机会了。
3.注意要比“事发还早”
比如说,客人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即使客人没说“请赶快”,也要快速回应,这是基本的原则。有些事情确实是要花时间去做的,但是迅速的回应,会提高客人对你的信赖。就算听到答录机讯息、或是收到传真的时候,只要一句“我知道了,详细情况明天再谈”就可以了,对方就会因为收到答复而感受到尊重。
6、 利益障碍
第六道障碍是利益障碍。有句话说道: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大乌龟和小乌龟在一起喝可乐。大乌龟喝完自己的的一份后,就对小乌龟说:“你去外面帮我拿一下可乐。”
小乌龟刚走两步就不走了,回头说:“你肯定是支我出去后,要把我的可乐喝掉!”“这怎么可能?你是在帮助我呀!”经大乌龟一再保证,小乌龟同意了。
1个小时过去了,大乌龟耐心等着,2个小时过去了,小乌龟还没有回来,3个小时过去了,小乌龟仍然没有回来。这时,大乌龟想:“小乌龟肯定不会回来了,它一定是自己在外面喝可乐呢。它不回来,那我干脆把它这一份喝了吧!”
正在大乌龟拿起可乐刚要喝的时候,小乌龟就像从天而降一样,站在大乌龟面前,气冲冲的说:“我早就知道,你迟早要喝我的可乐!”“你怎么知道呢?”大乌龟尴尬而不解地问。“哼!”小乌龟气愤地说,“为了证明我的判断,我在门外站了3个小时了!”
如果沟通的双方本身便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利益裂缝,那便是沟通上最大的障碍。
下面以因利益障碍所引发的争吵为例进行利益冲突化解的阐述:
其实,争吵这件事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负面,如果懂得争吵的学问,不仅事后不会伤了和气,而且还可以了解对方的想法,达到合适的沟通效果。不过沟通专家珍亚格也指出,要做这一点,争吵的双方必需要强调“公平”的原则,并且遵守争吵的9大规则:
规则1:不中伤对方
指名道姓的谩骂和中伤,是既残酷又有害的争吵方式,而且会在对方心中留下长久的伤害。
规则2:使用第一人称
争吵时最好这样说:“我觉得你说的话伤害到我了,因为……”或是“我觉得你的意思是……”,强调这是“你的”感受、“你的”反应,而不是“唯一”的解释。
规则3:严禁肢体冲突、损坏物品
不管有什么看似正当的理由,挥拳、吐口水、砸东西等行为,在争吵时必须绝对禁止,任何非言语的动作都是完全错误的争吵方式。
规则4:直截了当
拐弯抹角、冷嘲热讽很难让对方了解你的意思是什么。要解决争议,应该要明确且直接切入重点。
规则5:给对方时间
公平争吵不是泼妇骂街,只想逞口舌之快,有意义的争吵必须要允许彼此有时间去思考和回应对方提出的看法和议题。
规则6:要听别人讲话
一个铜板敲不响,如果在争吵时能够去倾听对方的理由或感觉,可能就会发现双方意见不合的原因所在,是来自于错误的认知或解读。
规则7:大家都是对的
即使是亲朋好友,也不代表必须要对每件事都抱持同样的看法。意见不合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这一点是消除争端、化解歧见的必要认知。
规则8:不要传播彼此的争吵过程
不要对同事、客户等相关人员重述或谈论争吵的过程,这会让对方觉得难堪,并且让你们之间的关系更恶化。如果真的需要一吐为快,那就找个不相干的局外人吧!
规则9:保守秘密
美圈儿心动快恋小编觉得,就算争吵很激烈,也要忍住说出对方私密事情的冲动。公平的争吵必须要有义务保守对方曾经对你托付的祕密,违背这一点就是辜负和牺牲别人的信任,反倒会让你因小失大。
7、 渠道障碍
沟通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懈努力的过程,因此,沟通不仅仅是管理中的技巧和方法,更是一种组织制度。而开会,就是一个是传递、发送信息最常见的沟通渠道。安排妥当的会议将是完成意见沟通和管理目的的有效工具。
2012年2月25日,某服饰公司市场中心配合长沙地区加盟商,制定了妇女节促销活动,需要仓库准备500套畅销款鞋子。
市场中心的小张将这个需求通过QQ发给了行政中心专员小李,让小李通知仓库主管小谢在3月6号之前准备好500套畅销款,要求全部换新包装,并放入节日贺卡及小礼物。小张随后也同时通知了小谢(小李并不知道小张同时通知了小谢)。
小李在接到通知后,询问了产品供应中心,发现这500套要3月4日才能全部送到仓库,因此小李计划等这批货送到仓库后再通知小谢。
3月3日,长沙加盟商由于准备不充分决定取消促销活动。小张立即通知行政中心小李,让小李通知仓库的小谢,活动取消,这500套不需要特别包装和小礼品,会按照正常订单发送给各地区的加盟商。
小李觉得自己还没有通知小谢准备妇女节活动,因此没有必要通知她活动取消。
3月4日,仓库收到这500套畅销款,小谢按照市场中心小张的要求组织人员进行包装,并放置贺卡及小礼品。
几天后,这500套畅销款被各地区的加盟商分别订购,仓库也按照正常流程安排物流公司将这些服装送到了个地区加盟商处。
接下来几天,销售中心客服人员纷纷接到各地加盟商打来的投诉电话,问为什么服装换了包装也没有通知加盟商,里面怎么还有贺卡和小礼品。部分加盟商退货,也有加盟商将错就错在妇女节做促销,还有的加盟商只能安排人员更换包装,取出贺卡及小礼品。
因为沟通渠道的不畅,公司遭受了不该遭受到的损失。
以上是沟通过程中的七大障碍。这些障碍,影响了信息的有效传递。
识别障碍到排出障碍的距离并不遥远,只要有心,你也能成为沟通高手。
美圈儿心动快恋检索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