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中如何面对出现的矛盾?

在我自己的亲密关系中,我曾采取过立场(也就是,企图证明自己是对的),也试过沟通的方法。我是个自尊心很强的男人,所以非常习惯于证明自己永远是对的。但是,这么做却让我得不到片刻的平静——即使我事实上真的是对的!只有放下自己的立场,接近对方,诚心希望好好沟通,我才能得到快乐。

国际知名心理治疗师克里斯多夫·孟提出,有八个重要的问题能引导我们做出真正有效的沟通。他用问题的形式来表达,因为问题能让我们搜索自己的灵魂去找答案,而指示方向却往往会让人公式化。经验让我明白,真正的亲密关系是没有公式可循的。不管是亲密关系的快乐,或生活上其他的快乐,都依赖我们每时每刻的应对方式来决定。

有效沟通的八个纲要问题:

1.我想要什么?

2.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

3.在这次冲突中,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4.我或我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

5.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6.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7.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8.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当我诚实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的亲密关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另外,我还发现,与亲密关系无关的问题,也能借由跟伴侣沟通的方式而得到解决。

这八个问题不但指出了我亲身体验出的原则,也包含了许多大师的想法,如卡尔·荣格(Carl Jung)、恰克·史匹桑诺(Chuck Spezzano)、盖·亨德利克斯与凯瑟琳·亨德利克斯(Gay and Kathlyn Hendricks),以及《奇迹课程》一书。以下就让我们来逐一探讨这八个问题。

1.我想要什么?

这应该是进行沟通时最重要的问题。对我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要一直专注在沟通的主要目的上。只要其中任何一方能集中心力来结束权力斗争,就能很快找到恢复和谐的方法。所以,只要在心中立定目标,要达到和谐、双赢的结果,并且尽全力去达成这个目标,我就一定能成功。其实,每个冲突都有完美、双赢的解决方式,但是一开始可能不容易发现。事实上,除了双赢的方式之外,其他的解决方式,都不能算是真正的解决。所以,我会自问:我想要什么?我希望自己是对的,还是希望自己快乐?我要冲突还是和谐?自卫还是互信?孤立还是亲密?我想要单赢还是双赢?我想要妥协,还是完善的解决之道?

这是对自己负责的基本原则之一:你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如果你想要赢,就一定会在冲突时争个胜负,但是胜负之争只会让胜者有罪恶感,且让败者愤恨不满、心存报复。想一想,在争论中赢过了伴侣,你的心情会很好吗?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对方也许在等着机会报复呢。反过来,双赢的策略却能让两个人的亲密关系更美好、更快乐,因为你们知道彼此都在为对方着想。

有别于社会上某些坚定不移的观点,我认为在人与人的冲突当中,没有所谓的坏人。不管是情侣、朋友,还是合伙人之间的冲突,其实双方都为了快乐与归属感而在尽力做到最好。在我做过的许多心理咨询中,我常听到一方对另一方有非常不好的观感。他们曾经深爱的人,现在成了全世界最卑鄙的浑蛋。经验告诉我,对伴侣有很糟的评价,都是由于自己的痛苦所造成。发生摩擦时,如果能提醒自己,对方和我一样无辜,会有很大的帮助。我发现想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好方法:只要想一想太阳不偏心地同时照在我们两个身上,我就能提醒自己,我的灵魂对两人的爱也是一样的。当我想把别人看做错的一方或坏人时,我会尽量记得自问:“我的灵魂会怎么看待这个人?”我的心和灵魂都知道没有真正的坏人。

想要确实达到自己立定的双赢目标,我们不能满足于看似和平的妥协。和妻子妥协时,唯一能让我感到满足的是,知道她失去的和我一样多。妥协看起来好像是最佳的解决之道,但事实上,两人都觉得自己是输的一方,因为我们心里都很清楚,双方接受的结果,远比不上真正可能的最佳方案。只要相信自己心灵的力量,我们就会发现,原本看似无解的难题,也能得到不可思议的,甚至是奇迹般的结果。

想要看到这样的奇迹,我必须时时提醒自己,没有人要求我来解决问题。事实上,每个问题的本身,都包含着自行解决的机制。只要问题所唤醒的感觉得到了妥善的处理,问题就会神奇地转化为一份礼物、人生经验,或一个让生命更丰富的机会。我的两个朋友就是很好的例子。那时他们正面对很严重的家计问题,女方怀孕了,男方又丢了工作,压力使得他们经常吵架。她觉得他很无能(一点都不像个男人,连自己的家庭都不能照顾),而他觉得她没经过他同意就怀孕,一定是故意的,这样她就可以逃避责任(每天躲在家里看电视,什么都不做),而他却要辛苦地做很烂的工作。但是在互相指控的表面下,其实她觉得家里穷是她的错,而他的想法也是一样。他们都很自责,都认为自己应该想办法来解决财务的困境。在适当的时机,他们决定坐下来好好沟通。在这么做的时候,他们发现原来两个人都深信自己是没用的失败者。他们分担了彼此的痛苦,一起落泪,并且为不曾有过快乐的童年而悲伤。那天晚上,他们在互相安慰中度过。几天后他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能让他一展才能的工作。

就我看来,奇迹并不是他得到新工作,而是我这两位朋友能在最黑暗的时刻找到内心的爱。他们发现,问题并不是钱,而是由于他们曾经受过创伤对生命失去了信心。一旦他们不再把解决问题视为自己的责任,他们就能把心力用来处理更重要的事,而问题已经发挥了应有的效用,也就会自然地转变为一份礼物,让他们重新找回对生命的信心。这种转变的关键就在于,他们了解到他们真正想要的:希望孩子能有一对快乐、相爱的父母。

2.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

也许我的伴侣晚归是因为车子爆胎了;也许她的朋友生病了需要照顾,她又没时间打电话通知我;又或许她晚归是因为她以为我并不关心她回不回家,而我却认为她是跟她更爱的男人出去了。误会一旦澄清,就不需要再胡思乱想。要知道,会指控对方往往是由于太多的假设。一旦所有的事实都公开了,你就能开始处理让事情恶化的真正原因,例如:是什么让我们以为对方不再关心自己?

3.在这次冲突中,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表达绝对真实的事实的意思是,我所说出的话,不会让冲突更加恶化。如果我只描述自己的情绪,却不把别人当成该负责的对象,那么我说出的话,就是不争的事实。反过来,如果我对妻子说:“你晚回家让我很生气。”这句话就很可能让冲突恶化,所以它不是事实。也许她晚归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可能会让我马上消了气。事实上,我会生气是由于自己所想象出来的她晚归的原因。妻子的晚归也许是导火线,但绝不是造成我愤怒的原因。我本来就有一肚子气,只是在等机会发泄出来而已。她的行为让我有生气的借口,却并不是我生气的原因。

比较接近事实的说法应该是:“你没有准时回家,我就生气了。”更好的说法是:“你的晚归,让我了解到我心里有多大的怒气。”不然这样说:“我真的很不爽!这不是你的错——我只是一肚子火!”能对自己的情绪百分之百负责,你说出的话,就会是绝对的事实。如果做不到百分之百的负责,你就还是有可能责怪、批判对方,自以为是,并且自我防卫。

每次亲密关系发生了危机,我们都会自然而然地以为问题是外在的,但我却发现所有亲密关系的冲突,其实都代表我自己内心的冲突。卡尔·荣格赋予“投射”这个词一个新的意义:我们所看到的外在世界的每件事,其实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我进行的训练中,有时我会要求参与的人先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再描述跟他同一小组的,都是什么样的人。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内心有恐惧的人,就会觉得跟他同一组的人看起来都很凶恶;心怀愤怒的人,就会觉得同组的人都有很多错;有一个非常平静快乐的人说,跟她同组的人都是小天使。我曾一再得到验证,“投射”原则确实是真的。我也尽力把亲密关系中的所有冲突都看做是我自己内心历程的反映。如果在我的内心深刻地感受到被遗弃和寂寞——这是人类很常有的经验——那么我就会自然地认为身边的人都是冷冰冰的,一点都不关心我。对自己的感觉负全责,就能让我不再误认快乐和不快乐的源泉都是外在的。能够明白对自己负责的道理,就能更加了解自己每时每刻体验到的事物。

在冲突中,愤怒通常是最先出现的情绪。愤怒往往会盖过其他更重要的感觉,但能明白并尽量感受自己的怒气也是件好事,只要不伤到人就行。除了愤怒以外,恐惧、悲伤,或衍生自这三者的其他感觉也是经常出现的情绪。只要能说出“我现在觉得……”,在空白处填上你现在感受到的情绪,你就开始探索自己的内心了。而“我觉得好像……”或“我认为……”,或“你让我觉得……”则是逃避自己感觉的说法,而且往往会引发争吵。

4.我或我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

你应该马上就感觉得到,现在感受的情绪,已经存在你心中很久了。一开始你也许会认为你一辈子从没有这么生气,或这么伤心过,但是责任感会让你明白情绪的由来。你会发现,现在的情绪似曾相识,甚至可以说是拥有悠久的历史。一旦你发现它很熟悉,就不太可能再怪罪另一半“让你有这种感觉”。

当然还是会有人坚持,虽然这种感觉存在已久,但如果不是某某人做了什么事的话,他们就不会再一次感受到这种感觉。我从小就伤心过,是没错。每个人都会有伤心的时候嘛,但是你不必让我更难过啊!重点是,悲哀的感觉是早就有的,你会察觉到它的存在,是因为伤痛需要治疗。所有的事情,事实上都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当你感到悲哀时,你就会用悲伤的心去诠释所遇到的事。认为先有事情的发生,才引起你的情绪,这是一种自欺的想法,事实上,先出现的是你的感觉与情绪。

这个问题也有另一面,也就是你可能并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情绪与感觉。这时候,就让对方来代表你们两个人发言。如果你仔细聆听,就能察觉对方现在的感觉。如果无法察觉,就要求对方多说一点,直到你能了解为止。一旦了解了对方的感觉,你就会想起你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受,也就能明白自己的情绪了。如此一来,你就开始分享对方的感觉了。

5.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熟悉”这个词,和“家庭”一词脱不了关系。家庭是你最早开始建构信念的地方。信念是指由想法、图像和感觉所构成的东西。家庭也是你最早开始感受情绪的地方。你心中无意识的部分在体验到某事时会产生反应,这种反应就是情绪。你可以把无意识的部分想象成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充满了能量、符号、原型和感觉。你的心会对这些无意识的感觉产生反应,因而出现负面的情绪,如悲伤、恐惧和愤怒。这些情绪都是你在小时候跟家人互动时产生的。家人中最具重要性的是照顾你的人(通常是妈妈,有时候是爸爸或亲戚),其次是掌大权的人(通常是爸爸,有时候是妈妈或亲戚),再其次是兄弟姐妹及其他亲戚。你在跟这些人的互动中,可能会感受到强烈的情绪,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在你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念的过程中,有关键性的影响力。当你必须成长,摆脱这些信念的时候,相关的情绪就会浮现并投影在适当的事件上——通常是以感情危机的形式出现。现在你应该能了解为什么找出情绪的由来很重要了——这样你才有机会把不好的、自我局限的信念转变为喜欢自己的信念。

跟你的伴侣沟通,分享情绪的由来,有双重的好处。一是你可以不再把伴侣看做敌人,而让对方跟你站在同一边。既然你的情绪由来已久,这就能证明,早在你认识对方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对方自然也不是造成你情绪的祸首。二来,跟伴侣分享你的情绪由来,能让你更清楚自己情绪的每个小细节。

6.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当你这样问自己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不再对负面的情绪作出直觉的反应,而去发掘能让你得到平静、喜悦与爱的处理方式。一般来说,不论何种情绪,在你身上停留的时间都不会超过六分钟,除非你为它建造了一个家,让它在你心中长住下来。如果你否认自己的情绪,为情绪找借口,害怕或放纵自己的情绪,那它们就会在你心中生根了。然而,如果你只单纯地把全副精神集中在你的情绪上,却不做任何评断,那么情绪就会转变成更高形式的能量。一个很好的处理方式是,心里有什么感觉就说出来,尽量不作保留,也不抗拒。除了说出情绪的由来之外,你还必须要说出情绪的强度、组成,和它所造成的效应,但要小心不要在过程中放纵了情绪。

通常你在这么做的时候,伴侣会从旁支持。但也有可能伴侣不会支持你,因为对方不够信任你,或者对方正忙于应付自己的情绪。完成这个程序且不压抑情绪对你是有益的,我将在本章的最后列出许多响应情绪的方法以供参考。这些方法成功与否,得看你有多大决心。你可以用下面这个问题来测验自己的决心: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如果你的答案不是充满了爱的答案,那么你就选择了恐惧。

7.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只要能用有益的方式来响应自己的情绪,你就会发现问题已经解决了,而你和伴侣(这个跟你起冲突的人,也可能不是伴侣,而是其他人)的感情也更亲近了。你所要做的只是去充分地感受怒气、悲伤,或承认恐惧,然后你就会觉得舒服多了。你已经往更充满爱、更亲密的感情迈进一步。

然而,当化解了自己的情绪之后,你往往会发现另一扇门,一扇通往更广大事物的门。我称做“空虚感”的地带,它是我们开始追求完全的“自觉”时才会遇到的感觉。寂寞、无助、绝望、迷失等(这些只是几个简单的例子),都是人类经验的一部分,但是这些感觉似乎是那么深远又无边无际,以致我们好像十分害怕感受它们。我个人相信,小孩子发脾气就是为了逃离这些空洞的感觉。

我还相信空洞的感觉是造成我们限制信念的主因。如果我们能坦然面对这些感觉,人生可以有很大的改变。尽最大能力将感觉表达出来,可以让我们在更了解自己的同时保有自我,不致迷失。为什么这很重要呢?因为我们最大的恐惧,就是怕自己会被这些感觉吞噬,因而发疯或死去。想象自己是一滴即将落入大海的小雨滴,在成为大海的一部分时,你能保有自我吗?当我们感受到空洞的感觉时,我们就像那些小雨滴一样。害怕会发疯或死亡,就是这样。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面对空洞感而不恐惧呢,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没有力量,那么,如果我们能够用负责的态度来面对无力感,会发生什么事呢?也就是说,不要把无力感当做敌人,而把它当做我们的一部分。

8.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一旦选择面对自己最深层的感觉,你就可以开始将恐惧转化为爱意。在《奇迹课程》一书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管你要去哪里,爱都会找到你。”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能集中心力来面对无力感,并且接受这种感觉,那么你就是选择了爱。(在本章最后,我会附上其他响应自己情绪与感觉的方法。)

在面对压迫性的感觉时,如果能够选择爱,你就选择了比感觉更伟大的东西,而且同时也保有了自我。我发现这种选择的影响力是很可观的,有时甚至有点吓人。我从前一直认为自己最害怕的就是痛苦的感觉。而当我学会平静地面对这种感觉时,我总会发现,痛苦已经转变为一份礼物,让我找回失去或遗忘已久的东西。这是很可贵的人生经验,它让我的目标更清楚,而且能够体验更高层次的快乐和创造力。这样的结果,真是太美妙了,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我能不能承受这么美好的事物?说实在话,比起空虚的感觉,我更害怕爱。像我的朋友恰克经常说的:“你能承受美好的事物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们每时每刻的选择。

美圈儿心动快恋小编觉得,当我发现这个选择的力量时,我又明白了另一件美好的事。当我选择用爱来回应痛苦时,我就发现妻子跟我在一起,作出同样的选择。从那时候起,每次我选择对自己的感觉负责时,我妻子都在我身边,跟我分担同样的痛苦,也像我一样努力地用爱、接受、了解和平静的态度来响应它。在发现这样的奇迹之后,我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快捷方式:

① 察觉冲突背后的情绪,并且深刻地感受它以及更深一层的空虚感。

② 爱我的妻子。

(不过我必须承认,我并没有每次都使用这个快捷方式。)

当然啦,我注重科学的一面会觉得这实在太过简化了,甚至有点像童话故事一样。不过当我忘记自己有科学的一面时,这个快捷方式的实用效果是非常好的!毕竟,妻子就像我的镜子一样,完美地反映出我内心的感觉。如果我感到痛苦,我就会发现她也感到痛苦。所以爱她就是爱我内心的痛苦,也就是爱我自己!

在我的理论中,用负责的态度去面对自己感觉的意愿,是沟通的关键,也是解决权力斗争的方法。也许你会觉得自己天生不适合做这种事。下一章我将会讨论一些可能的原因,现在我要做的,是让读者明白感觉的重要;如果你是正方,你会避免去感觉,而如果你是反方,你则会认为自己早已经感觉到了。我要说的是,真正感受自己的感觉,并且决心安抚它们,能让你跟伴侣、朋友、亲戚,或同事更加亲近。不管你是正方还是反方,如果你觉得跟身边的人无法更亲近,那么,这些原则也许能够帮上你的忙。

关于有效沟通,还有两件事我想要和你分享。

第一,有些用过这些方法的人会说,一开始很有效,但时间长了就行不通了。一位案主跟我说,他们确实遵守了这些纲要,而且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第二天,事情就又回到了以前的“老样子”。既然这和我自身的经验相符,我便了解到,有时候冲突是一波“两”折的,偶尔也会一波“三”折。所以,你要让自己为第二波冲突作好准备,并且对沟通及感受的方法保持信心。只要听从自己内心真诚的意向,你一定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我想分享的第二件事是我曾试着背下这些纲要:我试过把它们贴在冰箱门上、浴室的镜子上,还放在床边的桌子上。而且我教导有效沟通的技巧也已超过十年,但是每当亲密关系中出现大问题时,我的小纸条总是找不到,而我的记忆更是一片空白。因为冲突总是充满了痛苦、愤怒、自尊、恐惧和罪恶感,让人想不诉诸防卫机制都很难。这时候,承认自己是错的,等于给我的伴侣(亦即“敌人”)机会来对我大加挞伐一样。为自己以及伴侣的行为负责,就好像是承认自己是该处罚的坏人,同时免除伴侣的所有责任。在面对权力斗争中激烈的争吵、冷战或情绪化时,实在很难保持头脑清醒。就算能记得这些纲要,也会觉得它们太薄弱,无足轻重。我们很可能因此完全忘记内心的真正目标。那么提出这些纲要又有什么用处呢?

以上的原则及纲要的目的是要开启我们的心房,让我们了解,每个冲突其实都可以有完美的解决方案。许多人只知道妥协,却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事实上可以有更好的方式。我们从小就常听人说,人际关系就是“给予与获得”,但我的理论则是“给予与接受”。我不想从伴侣身上“获得”什么东西——这样我会觉得自己像个贼一样,我情愿“接受”伴侣自愿给我的东西。

但即使彻底读完了这些原则,你还是会觉得这只是一个理想,不切实际,根本不能应用在人际关系上。我鼓励你实际测试一下这些原则:聆听你的伴侣,就好像是在听你自己的心对你说话一样。你不妨冒一下感情受伤的险,因为除了自以为是的立场和与人争吵的不快以外,你并没有什么好损失的。只要真的有心,这些纲要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自己和许多其他人的经验都是如此。我知道这些纲要的真正价值。

我还知道,当受到情绪及恐惧的影响时,我们会心生怀疑,不再确定自己是否能达到和谐解决问题的目标。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在试图沟通时,不断问自己一个重要的问题——事实上,这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问题——“我想要什么?”当你深入了解人心时,你就会发现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都是人的意愿所造成的。如果我们希望完善解决一个问题,让危机成为转机,并且决心达成这个目标,那么我们最后一定会发现真理——了解自己是谁,问题也自然迎刃而解。我曾经遇到过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我鼓足了勇气去寻找真理,于是发现了奇迹——看起来无解的问题,都得到完美双赢的解决,让双方都十分满意。

当然也有些时候,我没有足够的勇气,不愿去追寻真理,而情愿筑起心墙来确保自己的安全;或者我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而不愿做个快乐的人。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就牺牲了我所爱的人,把他们当做敌人来看待,离他们远远的,或者无情地攻击他们。如此一来我就无法得到和谐满意的结果,而是变得越来越自我孤立。这些不愉快的结果并不是我的错误所造成的;错误是学习必经的过程。我心里想要的事物,才是造成不愉快的原因。

最后,美圈儿心动快恋小编觉得,再给大家一个建议,这是一个曾解救我多次的方法,那就是:如果无计可施,就选择臣服吧!有一次,我的婚姻出现很大的问题,几乎导致我和妻子离婚。有长达一个月的时间,我们企图沟通,但即使有我宝贵小纸条的帮助,我还是不断陷入绝望的深渊。最后,除了找律师写协议书,似乎是再也没有办法可想了。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爱你的敌人。”由这句话,我又联想到另一句,是凯撒大帝曾经说过的话:“我发现敌人的真面目就是我自己。”我看着妻子,发现我把她当做威胁我安全及幸福的敌人,而事实上真正的敌人是我的自毁倾向,即我的怀疑、无价值感、骄傲、孤独感、嫉妒、寂寞,以及对自己的憎恨。就是这些心魔在威胁我的快乐,而在那一刻,我了解到批判和恶行不可能是真理;只有能激发爱、喜悦和良好沟通的感觉与想法才是真理。

最后我终于摆脱了心魔的影响,在心中想象出美好的未来,并呼唤我的灵魂来教导我该如何表达,因为在那一刻,我最想得到的就是真理。从痛苦中,我感受到对妻子由衷的感激,我向她表达她在我心中的重要性。这次我说的话,字字发自真心,虽然我之前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一点效果都没有。以前我虽然说的是应该说的话,却只是为了控制我的伴侣,因为我把她当做敌人,而企图保护自己。我认为她是错的而我是对的,如果我们一直这样下去,不难想象我们将会卡在这个瓶颈里很久很久。但是非常幸运,我放下了自己的利益,且记起了真正重要的事,为了我妻子好,也为了我自己好,我向最好的选择臣服了。结果我们突破了瓶颈,亲密关系回归了正轨。那么,下一次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我会记得臣服吗?我真心希望我会记得,但没法保证。

我相信沟通的关键就是臣服。一旦你向真理臣服,你就能得到灵魂的引导。灵魂会让你知道该说些什么,并且领着你一步步走上和伴侣的融合之路。有时灵魂会让你察觉内心存在已久的深层痛苦;有时它会让你学会去爱、去欣赏,并且感激伴侣;有时它会让你学会不再用期望去束缚伴侣。不论何种方式,灵魂总会让你更靠近自己的内心,并了解到你和伴侣(还有世界上所有人)是一体的。

对正经历“幻灭”阶段,并深陷权力斗争或企图控制对方的人,我的忠告是认真学习有效沟通的原则,尽可能地去了解它们。然后,在激烈的争执中,相信自己的心和灵魂,让它们引导你,只要你诚心地顺服,真理便会让你明白该怎么做。

不管做什么事都是一样,只要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你就会自然找到方法。如果知道做不到有效沟通会有什么后果,你也许会更愿意尽力去做。



美圈儿心动快恋检索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