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总是少了点感觉,这个“感觉”是什么?

很多小伙伴每次相亲完时常会抱怨,相亲对象总说少了点感觉,要么就是自己对对方少了点感觉:“差了那么点‘感觉’,总感觉不适合。”

所以很多人要问:这个“感觉”究竟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让这么多人求而不得呢?


美圈儿心动快恋小编觉得,首先我们需要区分相亲中的两个优势:“实用性”“感觉性”

实用性可以理解为直观的实用价值,例如:工作、学历,资产,房,能力,前途,是否愿意为伴侣付出(物质/时间/劳动力……),眼缘(并非高颜值要求,长相合眼缘)……

感觉性可以理解为相处中的带来愉悦感的软实力:高颜值,眼界,性格,幽默,有趣,恋爱能力,自我情绪管理,情绪价值提供能力……这些能力可以统称为恋商,有的人天生恋商高,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需要通过后天有意的学习和积累获得提升。

为什么会有不同种类的优势分类呢?

当年的60、70后,在相亲中更看重的是靠谱实用价值。我们经常听到他们讲当年的相亲故事,基本都是家人或者单位介绍认识,见面感觉合眼缘,聊了几次觉得还不错,条件合适,未来无忧,再看看电影滑滑冰,基本就定下来了,从认识到结婚通常不过几个月的时间。

那时候,“实用价值”高是占明显优势的,尤其60、70代的长辈们(40,50代)经历过吃不饱饭的年代,他们对于能有稳定工作,肯吃苦耐劳,愿意做家务的人很是喜欢。再加上当年父母长辈的话会更有影响力所以实用性高的人更容易找到对象结婚,而对“感觉性”的能力相对没那么看重。

美圈儿心动快恋小编觉得,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一代人们的婚恋观也在发生变化,大家在肯定“实用性”的同时,对“感觉性”也愈发看重。

这一代人小时候看过金庸琼瑶的小说、影视作品,再加上港台剧的洗礼,见识了风情万种、性格鲜明的女主,看到了温润如玉、浪漫专一的男主,对恋爱的自由及浪漫有更多的追求。

于是,就很容易出现以下的情况:

有很多人说,他们从刚毕业步入社会,甚至还没毕业的时候,就被家里安排相亲,虽然他们不排斥相亲的形式,但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成功过

大龄单身的“实用性”占优势的人有很多,TA们在学历,工作,物质层面大多都是精英人士,但很容易出现“差了一些感觉”的情况,缺乏这些“感觉性”的优势,那么异性就很容易把你当作朋友/合作伙伴来对待。

以女生为例,在自己“实用性”优势突出,不那么看重对方的“实用性”的情况下,会更期待男生有趣,体贴,有魅力,而这种男生也希望女生:迷人有魅力,性格好,有趣,善解人意。

但实际情况是,真正地做到有趣,善解人意,恋商高的人是少数,而且有这些能力优秀的人追求者众多,不愁脱单,不出意外,一般都已经早早脱单成功。

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因此大多数人在“实用性”能力的获得和展现中表现的很顺利,但很少有机会学到“感觉性”的能力,更不知道如何展示,因此即使自己被对方的“感觉性”所吸引,但自己没有,又如何能吸引到这样的人呢?

“无趣的人喜欢有趣的人,有趣的人也喜欢有趣的人。”



美圈儿心动快恋检索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